馆长莫嘉颖:我要在我自己的球馆打球,三十万就可以建一个

_0
_1
_2
我从来没有想过拥有属于自己的球馆,但这个梦想实现了。

刺猬篮篮神第六期的主角是曾经在国少队当过郭艾伦队友的湛江人莫嘉颖,他用30万建造了一个由自己名字命名的球员,如今他的训练营已经成为广东篮球训练营的一个范本。

莫嘉颖

身高:193cm 体重:88kg

年龄:24岁 球龄:12年

生于廉江安铺镇

他曾打到国少,郭艾伦和孙铭徽都是队友

也是第一批宏远三队的球员

离开广州自由人后活跃于草根球坛

如今他有多重身份:球员+教练+馆长

两次代表东莞获得广东省联赛冠军

创办莫嘉颖篮球训练营

2016年建造了莫嘉颖篮球馆

说起小时候的梦想,很多人可能会是造一架属于自己的飞机。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如果能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球馆,那将会是一件无上荣耀的事。

湛江廉江人莫嘉颖做到了。

可能你会问,建一个球馆要多少钱?难度又在哪里?上百万肯定是逃不掉的,而难度更大的地方在于选址。

在解释莫嘉颖是如何做到这件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之前,先说说莫嘉颖这个人。从小喜欢篮球的莫嘉颖先是进了体校;随后入选了宏远三队(当时第一批宏远三队队员);接着莫嘉颖得到国少的征召,据他回忆,当时队友有郭艾伦和如今的国奥扣将孙铭徽,“当时孙明徽在队内赛不是我对手,我可以打爆他。”

广州自由人是莫嘉颖在专业队的最后战场。对于小时候从没想过打职业队的莫嘉颖来说,这样的发展轨迹已经超出了自己的预期,所以虽然最终未能站在CBA赛场,但莫嘉颖已经非常满足。

从自由人退队后,莫嘉颖2013年来到东莞常平,如果说很多人只是为了打野球来东莞,那么莫嘉颖早有了自己心中的“篮”图:办属于自己的训练营,建自己的球馆。

“因为自己在常平还没什么名气,一开始就是自己派传单。”除了训练打球,莫嘉颖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到处派传单,宣传自己的篮球训练营,加上几个朋友的推荐,就这样,首期训练营凑齐了大概10个学员。

这几年,莫嘉颖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不仅在东莞市联赛成为对手闻风丧胆的投手,还作为主力代表东莞两次捧得省联赛冠军,训练营业越做越大。

“去年最高峰时有200多人。”莫嘉颖说。如今在东莞,乃至广东有大大小小的篮球训练营,莫嘉颖篮球训练营可以排进前几位。

说到莫嘉颖篮球训练营,就还是要重新回到莫嘉颖球馆,这个位于常平木倫旧厂房片区的球馆原来是一个露天球场,去年莫嘉颖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将它变成了室内球馆。

“从画图,到选材,到采购,都是我自己。”莫嘉颖说自己原来想建一个更好的,但因为造价要上百万,最后宏远男篮的战术分析师庞启蒙建议做一个简易的室内馆。

“花了几个月时间,花了30万左右,看着它一天一天在变好,当时我自己也很感动。”莫嘉颖用自己的名字命运球馆,这种球馆在广东只有一家,“可能我的球馆比较简陋,但这毕竟是属于自己的球馆。”

有了室内馆,莫嘉颖训练营终于不用看天气吃饭,不变的是莫嘉颖对篮球事业的投入。

莫嘉颖的弟弟莫嘉湛这几年一直在帮哥哥带队、教学,“哥哥都是一个人搞定所有事情,他许多时候都是打完省赛,马上就连夜回到常平,准备第二天早上的训练工作。哥哥是完美主义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我很心疼他,也希望能帮他分担。”

最苦的那段时候已经过去了,莫嘉颖却觉得需要更加专注去做好球馆和训练营,这在拍摄当天,刺猬君有深刻的体会,在那么多期刺猬篮神拍摄中,莫嘉颖可以说是最卖力的,ng的次数不少,从扣篮、三分再到斗牛,莫嘉颖都百分百投入,拍摄同事开玩笑说:这是比省联赛训练和比赛都辛苦。

这种投入换来的是别人的尊重,到底这些变化会体现在哪里?“最大的变化是有人打电话来说,第一句就是问,老板,训练馆在哪里?训练营怎么收费。”莫嘉颖笑着说,“每次我都说,叫我小莫吧。”

在莫嘉颖看来,现在自己的训练营有点小成就,“莫嘉颖”三个字就是活招牌,所以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只要自己能做就会亲力亲为,“家长信的应该就是我的责任心,他们看得到我的付出。”

馆长莫嘉颖下一个愿望是什么?“我希望是校长吧。”莫嘉颖说,“希望能建立一所莫嘉颖篮球学校,就像东莞篮球学校那样,真正去培养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同时教会他们怎么做人。”

cut-off

cut-off

植风 | 文

CHENHANCHENKOSKI、毛坚 | 摄像

CHENHANCHENKOSKI、雅姗 | 后期

Emerson Graham
2025-02-10 11:54
生动的思路观点,发人深省啊。
Zora Ernser
2025-02-15 13:34
深刻的创新性结论,非常的实用。
Stanton Stehr
2025-02-20 21:03
新颖的主题和立场结论,值得令人深思!
Estella Hamill
2025-03-03 20:17
实用的背景内容,令人耳目一新。
Craig McKenzie
2025-03-05 14:11
精彩的立场文章,让人印象深刻。
Dominic Auer
2025-03-12 06:17
独特的创新性逻辑,值得推荐。
^ Back to Top